logo
search
短文体 > 总结 > 网站地图>

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精华九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相关推荐

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8~49页整理与练习练习与应用第8~12题,探索与实践第13~14题,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能应用因数、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或探索数的一些简单规律或特点。

2.使学生整理并进一步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能在思考、解决问题中有条理地思考,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探索实践过程中,感受获得方法、发现规律的喜悦,体会数学的奇妙,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培养回顾反思、客观评价的意识、习惯和品质。

教学重点:

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探索、理解简单规律。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引入

1.复习旧知。

让学生计算练习与应用第8题,直接写出得数。 口答得数,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怎样算的。

2.回顾内容。

引导:我们上节课整理与练习了因数和倍数,重点练习与应用了哪些内容?

你能找出12和8这两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吗?(板书:1 2 8)自己找一找,把因数和倍数写下来。

交流:12的因数和倍数各有哪些?8呢?(因数和倍数分别对应板书) 提问:比较两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怎样的数?比较倍数呢?

3.引入复习。

提问:那什么叫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呢?

引入:今天的数学课,我们继续整理与练习因数和倍数,在上节课复习的基础上,重点整理与练习公因数和公倍数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公因数和公倍数,特别要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同时还要通过探索与实践,发现一些关于数的特征的简单规律。

二、练习与应用

1.整理方法。

引导:我们已经从上面的练习中了解了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意义,能不能自己举出两个数的例子,找出公因数和公倍数?每个同学独立完成。

指名交流自己的例子,教师选择两个例子板书过程。 让同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例子,说出公因数和公倍数。

提问:黑板上的例子里,最大公因数是几,最小公倍数是几?怎样找出来的?

那现在说一说,求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方法各是怎样的?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是怎样的?

2.做练习与应用第9题。

(1)要求学生完成前四组题,先求最大公因数,再求最小公倍数。

(2)交流:这四组数各是怎样找最小公倍数的,结果各是几?说一说你的方法。(根据交流板书过程和结果)

3.做练习与应用第10题。

学生读题,弄清题意:每次分别按3格和4格走,找出两种棋都走到的格子涂上颜色。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这些格子,涂上颜色。

三、探索与实践

1.做探索与实践第13题。

2.做探索与实践第14题。

四、评价总结

1.评价反思。

让学生对照评价内容,反思自己三个方面的学习表现,在☆上涂色表示。 交流评价结果,肯定全班的学习表现,提出以后的学习希望和要求。

2.交流收获。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整理与练习,你对这部分内容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体会?

3.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与应用第9题后四组题,第11、12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2

教材分析

循环小数是个新知识。这部分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通过例8,先让学生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然后,教材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根据学生计算出的除法竖式,引导学生发现商和余数的关系。由于余数重复出现,商也重复出现,而且这样的重复是循环不断的。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接着,教材通过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最后,介绍循环节、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等概念,这些都是选学内容。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说明当两个数相除不能除尽时,可以用循环小数表示商,小数的循环部分可以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圆点。

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上课时还能够专心听讲,积极主动发言,善于提问。学生在生活中已感受过循环、重复的现象,也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为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思维发展目标:经历循环小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笔算,发现循环小数的规律,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循环节数字,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3

学习内容:

教材第69页例1、例2,以及70页“做一做”。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2.我能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点。

学习重点: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

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点,掌握假分数与整数的互化。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

1.小组内检查独学部分的题目完成情况,质疑探讨。

2.思考:

(1)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些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哪些假分数不能化成整数?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升华:

我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________,真分数____;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________或分子和分数________,假分数____。

5.我能行:完成课本第70页“做一做”。

(1)下列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真分数:();

假分数:()。

(2)完成第70页“做一做”第2题。(做在书上)

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3例9 、P14练一练、P16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掌握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养成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研究一个与颐和园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学习新知

1.P13例9

(1)指名读题 ,分析数量关系。

用线段图表示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尝试画图,集体交流。

根据线段图得到: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

启发:这大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谁为x呢?

(2)列方程并解方程

指名学生列出方程,鼓励学生独立求解。

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呢?

追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

检验:A、72.5+72.53=290(公顷) B、217.572.5=3

(3)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小结: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4)学生独立完成P14练一练第1题

三、巩固练习

1.P14练一练第2题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式

陆地面积2.4-陆地面积=2.1

2.解方程

2x+3x=60

3.6x-2.8x=12

100x-x=198

师:这几道方程以例题中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解这一类方程时要先做什么?依据是什么?

3.根据线段图列出方程

4.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解)

(1)柏树松数共有750棵,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1.5倍,两种树各多少棵? 为什么选择松树的数量设为x呢?

(2)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90平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几米?

在做这道题时你认为应注意什么呢?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列方程解决问题?

在解答这一类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P16练习三第2-3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一单元问题四《包装的学问》。

学具准备:

学生自带长方体纸盒和计算器。

教学目标

1、利用图形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2、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包装问题,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在我们上课之前先来看两张照片,能认出他是谁吗?

(幻灯出示照片1)

师:对,是杨老师,杨老师精神吗?

(学生说:一般,穿得太随便)

那么这一张呢?(幻灯出示照片2)

(杨老师身穿红色唐装格外精神)

幻灯出示问题:同学们,看到这两幅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

可能出现的想法:精致服装可以使人显得精神焕发。

师:那么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人只要穿得好,把自己包装得华丽一些,就一定美,是这样吗?

(学生:不是,知识、能力、文化、修养……也是包装)

师:太好了,人是应该有知识有能力,你们想做这样的人吗?(想,很想,非常想……)

师:中国人有句俗语:人靠衣服马靠鞍。衣着对于一个人来叫实在是太重要了,那么商品需不需要包装呢?当我们走进大富源时,你的双眼总是被琳琅满目的商品所吸引,这是为什么?包装可是真有学问啊!(出示课题)

【创设问题情境是本次教学设计的重点要求,我利用杨老师的两张照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使学生容易发现衣着的变化对人精神面貌的影响。在教学设计初,我本想利用从网上下载的《灰姑娘》中辛德蕾拉的两张图片进行对比。在课件做好后,经过反复思考,请教其他老师,最终否定了这一方案。因为我觉得用辛德蕾拉的图片不如用我自己的照片。不是因为我比辛德蕾拉漂亮,而是我的照片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思考和提出问题。如果用灰姑娘的话,反而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发生偏移,把重点放到了童话故事上去了。再者,用人的衣着做为包装的一种引入课题,可以使学生对包装的含意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因为不仅仅只有商品需要包装,人也需要,人不仅需要用华丽的衣着包装自己,最重要的还是应该用知识、能力、文化、修养等内在内素来充实和包装自己。】

二、进入角色,各抒已见

幻灯出示问题:

下面就请你展示自己的能力,为“好滋味”糖果公司的糖果礼盒设计外包装皮,(两盒怎么包,四盒怎么包,再多怎样包),你觉得怎样设计才能使公司的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呢?能谈谈你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想法一:包装应该尽量美观)

师:也就是说外包装只要好看就行是吗?

(学生想法二:包装的成本还应该尽量降低,这样才有使糖果的价格降下来,消费者才能喜欢购买)

那怎样包才能使包装的成本降下来呢?(节约包装纸)

怎样才能节约包装纸呢?学生各抒已见。

幻灯出示要求:让我们一起动动手,看一看谁的想法最棒?

【在这里我又创设了一种情境,假如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那么请你为“好滋味糖果公司的糖果礼盒设计外包装皮。这是一种激励性质的情境,我相信任何学生都有要强好胜的心理,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寻找表现自身能力的机会。让学生为一家公司设计外包装,本身就把学生拉进了一个竞争的环境中,一是与成人竞争,表现出成人能做的事情,我们小学生也能做;二是与同龄人竞争,同在一班级里,我一定要比其他同学想出的方法更好,我的语言要比别人更精僻,观点更独特。学生的这些想法,在我看来是他们学习的最大动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兴趣。】

三、动手实践

1、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学具(长方体纸盒和包装纸),先自己包,再与小组内的成员,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找出最佳方案。

(教师深入,了解各小组的实际情况)

2、以两盒为例,先让小组汇报,两盒糖果的包装方案有三种:

A、(长×宽×1+宽×高×2+长×高×2)×2

B、(长×宽×2+宽×高×1+长×高×2)×2

C、(长×宽×2+宽×高×2+长×高×1)×2

(学生中一部分可能会利用手中的计算器通过测量计算得出最佳方案。但一定会有学生直接说出A方案为最佳,因A方案是将面积最大的两个面叠在一起,表面积自然最小。)

3、学生会发现四盒、六盒糖果也是同样的道理。(继续让学生寻找规律,说出想法。)

【在动手实践这部分中,我重点放手让学生利用学具独立完成,特别是使用计算器这一点,我觉得很关键,因为在教学设计初期,我认识到教学时间直影响了教学环节的紧密和流畅。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复杂的计算上,那么多高的学习热情也会逐渐冷却,我们又会走进“老课堂”里。 】

四、质疑,探究

有的学生会发现当包到十盒时情况就不同了,将十盒糖果叠放在一起时,两侧面长方条形的面积过大,应该将糖果盒再平均分成两组将较大的侧面重合再包装。

他们这种想法有道理吗?(学生可能会有不同意见)

那么我们在看法不同时怎么办呢?(学生说算一算)

为了计算的数值统一,可以利用教科书12页实践活动的原始数据和手中的计算器来计算。

方法一:(只把最大面重叠)

(7×11+11×1。6×10+7×1。6×10)×2=(77+176+112)×2=730(平方厘米)

方法二:(把十个礼盒在最大面重叠的基础上再平分成两组,将较大的侧面重叠)

(7×11×2+11×1。6×5+7×1。6×10)×2=(154+88+112)×2=708(平方厘米)

各小组计算后再交流,找出最终的答案。

【这部分内容,教材与参考书中并没有涉及到,我认为这是一种遗憾。因为如果我们和学生没有发现在糖果礼盒达到一定数量后,就不能再按照老方法来做的话。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只要这样做就可以了(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套规律)。在这里,我认为一本新的'教材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的去挖掘和完善。】

五、实际应用。

你能给“好滋味”糖果公司的总裁提点建议吗?如果有,请你把想法写成建议书或书信的形式。

【在实际应用这部分中,我设计了“给“好滋味”糖果公司的总裁提点建议”这个扩展练习,目的是与前面所创设的情境形成呼应,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自己所做的各种努力和想法不会白白地付出。在这里我也考虑到数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问题。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和兴趣很大成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我做了这样一种设计。】

教学设计完成后,我的几点想法:

这篇教学设计是我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但结果如何对我来说已不重要,因为在这个设计的过程中,我弄清了许多问题。下面我谈两点体会:

1、这节课是我完全利用电脑备课的结果,在我独立制作课件(当然课件比较简单)的过程中,我的设计思路逐渐清晰。网上的图片和其它素材为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条件。我认为这是我今后需要发扬的。

2、别一点体会就是反复的修。我拿着设计草稿请多位老师和领导审阅,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学习的充实。这一点我会以教学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

3、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形成的过程,教学设计虽然有了,但并不代表它具有绝对的可行性,还有许多的隐性条件起着作用。在上完这节课后,我相信自己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学反思:

1、上一节课应该注意学生活动的有序性。

有好的剧本并不代表能拍出精彩的电影,还需要导演和其它因素。

2、小组合作应该注意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组长汇总) 全班交流

小组汇报注重:遇到什么困难?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呢?

3、一定要注重讲练结合。学生说完后一定要具体算一下。

4、注意创设情境,如果能直接引入新知最好。

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6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下册80页《数学好玩》中的第三课“包装的学问”,教材通过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长方体等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探索中感受优化思想,形成数学思考,增强空间观念和节约意识。

学习目标:

1、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的多种方法以及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2、通过解决包装中的相关问题,体会棱、面、体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动手操作、与同伴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渗透节约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是: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的多种方法以及最节约的包装策略。

难点是: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灵活快速地找出最优的包装方案。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的计算,对一些组合图形有了一定的表象,能根据要求合并、分割简单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具备初步的猜测归纳能力。但是,对于涉及一个立体图形由什么图形组成,特别是由文字呈现时,全班近一半学生感到困难,要借助实物操作、观察比较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与学法:

主要采用个人探究与小组学习有机结合的方法,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利用任务单为学生搭建支架、明确学法,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反馈回来的信息要适时进行引导、合理利用。

教具准备:

课件、学具、自备长方体纸盒2—4个(餐巾纸、牛奶盒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包装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外表亮丽,便于携带的包装总是首先吸引我们的注意。“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淘气要给台湾的小朋友寄糖果,如果是一盒糖果就好说了,包装精美、漂亮就行,可淘气是要寄两盒一样的糖果,两盒糖果要包成一包,怎样包装最漂亮,怎样包装便于携带,怎样包装最节约用纸……这些都是包装的学问。今天我们就帮助淘气来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一下包装中的学问。

(设计意图:以淘气要为台湾小朋友两盒糖果做节日礼物该怎样包装引出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包装要美观、便携、节约的特点。)

二、自主探究、合作发现

1、师:如果包装一盒糖果,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不计算粘贴处)出示糖果盒尺寸图。也请学生拿出学具糖果盒指出长宽高(长20宽15CM高5CM)并算出盒子的表面积。(生:求出糖果盒的表面积就是我们所需的包装纸的面积。)

2、师:那么如果要把两盒相同的糖果盒包装在一起,会有几种包装方式?(独立操作后同桌交流)你认为哪种包装方法最节省包装纸?请通过计算来证实你的结论正确与否,小组合作(组长负责组织开展活动,汇总检验,先小组讨论证明假设的方法,在一人负责一种包装方式的计算,最后小组长安排汇报。

3、学生汇报:

包装方法一;

包装方法二;

包装方法三。

4、不用列式计算,你们能很快地知道用哪一种包装方法最节约包装纸吗?有什么规律呢?先自己尝试指着学具或算式说一说,再小组交流,发言,写出结论。

结论:板书:嘀氐的面越大,表面积越小,越节省包装纸。

三、综合实践,巩固提升

1、把3盒完全相同的糖果包装在一起有几种包装方式?是怎样包装的?那种方式最节省包装纸?为什么?

2.如果把4小盒“磁带盒”包装成一大盒,怎样包装才最节约包装纸?为什么?

3.盒糖果怎样包装最省纸?进一步讨论三盒糖果包装成一包的情形,与两盒糖果的情形类似,共有三种包装方案(类似上面的①②③),并且方案①最节省包装纸。

师:为什么方案①最节省包装纸?

学生总结出:要想节约包装纸,就要尽量“减少”面积最大的面

4.如果把4小盒“磁带盒”包装成一大盒,怎样包装才最节约包装纸?为什么?(学生小组展开讨论交流后代表发言,说结论和发现)

(设计意图:再次分别研究3盒糖果与4个磁带盒包装的多种方法和最优策略‘让学生经历:假设—验证—发现—总结一实践这样的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数学思考,大家在这里畅所欲言,取长补短,最后形成共知,巩固认知。)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师:请你回顾这节课的学习活动过程,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

(这一环节,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使学生通过回顾学习活动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形成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体会包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选做题:

a、研究自备学具:餐巾纸、牛奶盒、包成一包的包装方案,将他们的包装方案与我们今天研究的方法比较,说说你的发现。

b.一种纸盒牛奶长是10厘米,宽是6厘米,高4厘米,每24小盒包装成一大盒,请设计包装方案,说说怎样设计包装最省材料?至少设计两种进行比较说明。

(设计意图:这些题目使课堂内容得以拓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广泛性,学生运用数学思想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就会发现在包装中当重叠面越大且多时,表面积越小,但是在摆放的过程中,有时最大的面会发生变化,此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包装方案及时进行调整,有时包装还要考虑便携、美观的因素。在这里学生在创新设计的同时留下了数学思考,让有余力的学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探究活动中,逐步理解一个整体,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读一读下列分数

2、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呢?

二、分数的产生

1、板书课题

师:课前我们一起聊到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分数。

师: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表示分数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理解分数的意义

1.理解一个整体

(1)、你能举例生活中的四分之一吗?

师:那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好好想想

(2)、汇报交流

教师进行规范:

生: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

生:我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条圆的1/4。

突出整体:

师:谁能用分数表示被涂上颜色的'小喵咪?

生:把8个小喵咪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

师:说得不错。只要把这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3)小结:

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了这样的一份,得到了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2、理解单位“1”。

(1)深化理解一个整体

学生自主创作:

师:现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小棒。同桌合作,任选一些小棒,分一分、找一找他们的1/4。开始吧。

交流汇报:

师:你用几根小棒表示1/4?你把几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你能说说这个1/4的含义吗?(多说几个)

师:一根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两根也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三根、四根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也就是说把什么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可以用1/4进行表示呢?——一个整体。

学生说4根小棒、8根小棒,师:4根小棒、8根小棒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2)揭示单位“1”。

师:说的真好。在数学中,通常把一个整体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可以用1/4来表示。(板书单位1)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所找到的分数?

生:把4个苹果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2份就是2/4。

(3)比较:

师:在刚才同学们动手涂一涂,写一写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找到了,这几个分数。

4、揭示分数的意义。

(1)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我们通过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等方法已经认识了很多的分数。

黑板上的三个分数,你能说说它的含义吗?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单位1的几份之几。

师:已经会用单位1来说了,真好。谁也愿意来试一试呢?

小结:像同学们所理解的,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分数的意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理解分数单位

师:分数和整数一样,也有计数单位。像这样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叫做分数单位。

生:分数单位就是表示一份的数

师:也就是说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四、练习巩固。

1、说出下列题中的单位‘1’。

2、学生汇报交流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的习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8

一、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三、教具

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墨水瓶盒等,课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什么图形?谁来说说 (学生说)

不错,那谁来说以说它们当中哪些图形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边叙述,边出示幻灯片)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中的两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新授

1、老师今天带来了长方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正方体)。 2、还记得我们以前认识图形的一些方法吗?谁愿意来给老师说说? (学生说: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 ……)

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要看一下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

现在请仔细观察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想一想,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我请......

(学生说)

3、说的真好,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面、棱、顶点三个部分组成的,那谁来指指长方体的面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谁来指指长方体的棱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那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顶点又是指哪一个部分?请同桌互相指指看看。 (同桌互相指顶点) (课件出示)

数学上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平平的部分叫做面,把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首先研究长方体,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讨论要求。 (学生读要求)

现在每排的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写在老师发放的表格中。

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利用表面积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2、能力目标: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解决包装问题,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

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

教学难点:

引导观察、比较、交流、反思,得出节约包装纸的最佳策略。

学具准备:

学生自带长方体纸盒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

师:出示两个长方体,问学生喜欢那个?让学生体会包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很有必要。你别看这个事情很小,其中却包含着不少学问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包装的学问。(板书:包装的学问)

二、独立探索,初步感知

(一)一个长方体的包装

1.出示长方体的物品,引入包装一个长方体时需要包装纸的大小

引导学生说出:求包装纸的大小就是要求出表面积,求表面积,先要知道长,宽,高。

2、学生动手算一算。

3、汇报答案,并进行讲解。

(二)两个长方体的包装

1、 今天老师买了两个糖果包,打算把它包成一包送给朋友,你认为可以怎样包装?

学生上台演示,各抒己见。

三、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1、明晰问题:包装的`方法有多种,到底怎样包装最科学呢?首先让学生说说“最科学”的意义。明确:这节课主要考虑节省包装纸的问题。

2、出示学习要求,学生开始操作探索。

3、学生反馈,进行交流。

明确:尽量把最大的面重合,最节省包装纸。

3、继续引导学生发现三盒包装时的规律。(继续让学生寻找规律,说出想法。)学生通过重合面比较 。

4、那四盒呢?用这个规律还行吗?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并说出自己的方案。(屏幕出示)学生先直观判断,然后引导计算比较六大面重合(方案一)和四大面四中面重合(方案二)时的表面积。

四、质疑,拓展:

1、通过计算提出质疑:尽量把最大的面重合并不一定最节省,怎样才能确定重合的面积最大?有没有规律可循呢?算算其他四种方案的表面积,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规律。

2、各小组计算后, 引导学生观察长宽高的和与表面积大小的关系,再交流 。得出结论:包装后形成的新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和越小,则表面积越小,就越节省包装纸。

3、拓展练习:小组操作、讨论:六个相同的长方体,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六、布置作业

  • 2025朋友过生日啦句子(汇编95句)
    1、我愿化作果农,为你采摘满满的硕果;我愿化作园丁,为你采撷灿烂的花朵;我愿化作天使,实现你心中的美好愿望!祝你生日快乐!永远健康!永远幸福!2、小小的礼物,代表着我的情谊,愿你喜欢。再送上我浓浓的祝福,愿甜甜蜜蜜属于你的生日,属于你所有的日子。3、你知不知道?再多礼物,再多钱,都抵但是我生日时你当...
  • 朋友儿子生日句子(经典95句)
    1、今天似乎是告诉你的好日子,有你这样的儿子,是我们莫大的安慰。祝你拥有应当得到的一切快乐。2、十岁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年龄,是人生旅途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在此我也要祝愿我的儿子生日快乐,学习进步,健康成长。3、儿子,妈妈希望你拥有一份好的心态,无论迎接你的是什么,我希望你乐观地去面对,快乐幸福每一天!因...
  • 兼职通知(范本十四篇)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需要使用协议书的场合越来越多,签订协议书可以使双方受到法律的保护。那么写协议书真的很难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兼职协议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兼职通知 篇11、工程现场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每天准时出勤并签到,涉及到夜间施工的由项目经理安排人员轮班值守。工程开工后,除...
  • 办公室人员工作总结(必备五篇)
    办公室人员工作总结 篇1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我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公司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一年来的学习与工作,工作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对我来说是一个全...
  • 2025三界血歌读后感
    三界血歌读后感 篇1拉开层层心幕,往事历历眼前:教海沉浮,岁月如歌,被白发欺人奈何,却道天凉好个秋!久久凝视于漪老师写在扉页上的这几句话,细细咂摸品味,“教海沉浮”是于老师对教学经历快乐与辛酸的回顾;“岁月如歌”是于老师对教学生涯的经久怀念;“被白发欺人奈何,却道天凉好个秋!”是于老师对教育矢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