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search
短文体 > 礼仪常识 > 网站地图>

培养文明礼仪1500字

培养文明礼仪

相关推荐

感谢您提出的要求短文体为您找到了一篇符合的“培养文明礼仪”,或许你也需要好的范文呢?我们有必要尽快掌握范文的书写。学习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文学知识和写作技能,不要失去信念相信这篇文章会解决您的问题!

培养文明礼仪 篇1

洗小手 勿拥挤 排好队 袖挽起 洗手时搓肥皂 洗完后 水关掉小水杯 双手拿 接好水 慢慢回 饮水后归原位 不嬉戏 不浪费《拿放椅子》

小椅子 双手搬 轻轻放 不要晃 人离开 椅收起爱护它 常擦洗 入座前 先看好 椅子少 再去找

坐下时 上身直 腿靠拢 脚并齐眼平视 头抬起 两只手 轻抚膝坐要稳 起要轻 椅归位 不出声

餐前:进餐前 洗净手 静等待 扣起手用餐时 不吵闹 盘和碗 不乱敲餐中:轻轻嚼 慢慢咽 吃干净 不剩饭 出和入动作轻 需服务 要说清 小朋友 在成长 若挑食缺营养 瓜果菜 都品尝 食五谷 身体棒餐后:用完餐 再离桌 放餐具 椅收起擦净嘴 漱净口 讲卫生 不得病

游戏时 不推挤 与老师 不远离大小便 应入厕 有需要 找老师集合时 收玩具 排好队 有秩序

《请》借物品 求帮忙 要说请 才像样有问题 说请问 客人到 您请进

递物时 双手呈 接平稳 手再松接人物 双手迎 表感谢 把礼行。

培养文明礼仪 篇2

一个人既要有学识,又要有道德水准,道德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最基本的标准。幼儿在2-3岁时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已经基本接近成人,因此这段时间是幼儿道德教育的关健时期,利于其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性格,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抓住这一关键期对幼儿进行道德认知教育。

健康的情感是阳光、是雨露,其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品性的养成以及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没有健康的情感就没有完美的童心。而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自私、任性、自我意识非常强,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针对幼儿的这一性格缺点,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增进小朋友间的交往,由于孩子年龄小,不善于与人交流,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时,同幼儿一起游戏,和他们一起观察大自然的风景,引导幼儿在观察后相互交流自己的所见所得,还要幼儿们自己结伴去观看自己喜欢的景物,在挑选伙伴的同时,促进他们的`情感交流,初步建立起友谊的观念。而后,重新为他们设计组合团体,旨在让他们知道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让幼儿学会接受其他人,学会适应与不同的伙伴交流,让幼儿在集体的游戏中休会到快乐。

1.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是一个人进入社会后必须要具有的生存本领,因此在幼儿时期就要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在游戏活动中让所有的幼儿一起参与,为幼儿多设计一些集体游戏,如:玩河马、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游戏。在游戏中,边玩边让幼儿思考,自己一个人是否可以将游戏做好,是否可以是一个人玩的开心,幼儿回答问题的时候,适当引导幼儿一个人不能生活在社会中,要学会与其他幼儿和睦相处、学会与其他幼儿共同做事情,才会收获快乐。当然,我们也会发现一些特殊的孩子,他们对于合作不感兴趣,喜欢独善其身,自由自在。这时候的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适当引导,慢慢将这些幼儿引导到正常的交流与合作中,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快乐和温暖。

1.3要重视孩子的需要,人的需要有两种,一种是物质上的,另一种就是精神上的。物质上的需求很容易满足,难就难在如何为幼儿提供精神上的需要。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当孩子想帮助老师做任何事情时,我们不要拒绝。例如,幼儿要自己动手搬椅子或抹桌椅时,千万不能因为过程中可能会给你带来麻烦就阻止他们,应该看到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说明他们有劳动的需求,应该满足他们这种需要,以便发展他们的健康情感。

自理能力是独立性的一种表现,许多家长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了物质方面,当然这很重要,但是他们忽略了幼儿独立性的培养。有些幼儿来园已经有一个学期了,吃饭还是要有人喂,更有甚者家长一直抱着幼儿教室,这些家长认为:幼儿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的确,他们是孩子,但是孩子也有可以是他们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如果孩子的自理能力好就会在群体中表现出色,自信心也会增强,相反,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在集体面前时常有挫折感,无形中产生“我”不如人的想法,影响他们的自信,时间长了还会影响孩子的上进心。为此,在午睡时教师让幼儿自己脱衣服、醒来时自己穿衣服。当孩子已学会自己自理时一定要给予肯定,并在家长面前表扬一番,要求幼儿在家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讲养成教育融合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3.1耐心说教,形成意识。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耐心。对表现突出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要及时提醒,从而让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识。

3.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孩子每天在园的时间不少于八个小时,教师要善于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得以渗透和强化。如:培养孩子做一个能干的人。要求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收拾玩具,及时帮助同伴等等。对于能力稍弱的孩子,教师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示范,通过手把手的、不厌其烦地说教,让孩子在反复的训练中形成习惯。同时,通过当众表扬、给予小奖品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

3.3环境熏陶,形成氛围环境塑造孩子同样影响着孩子。良好的环境氛围是习惯养成的基础,二者密不可分。首先,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如要让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教师要做到自己与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对家长有礼有节,对孩子要宽容相待。以欣赏的眼光,及时挖掘孩子在生活、游戏活动中的良好表现,并予以肯定和表扬。其次,注重环境的创设。教师可以将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美化幼儿园环境相结合。如在水池旁边画一幅画,告诉孩子在讲卫生的同时要节约用水;在餐厅的墙上贴各种食物,让孩子明白不挑食,爱惜粮食才是好宝宝等等。

总之,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相互协调一致,遵循幼儿的发展的规律,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幼儿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茁壮成长。

培养文明礼仪 篇3

故事作为最受幼儿喜欢的文字形式,其优美的景色,典型的人物塑造,生动的故事讲述,让幼儿为之深深吸引,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并把学到的故事运用到一日生活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研究是一次新的尝试,通过故事教学能很好地培养中班幼儿的文明礼仪习惯。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从小进行礼貌教育等行为习惯,可以通过一日生活、故事教学、家园配合等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同时,3~5岁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所以,对于中班幼儿礼仪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故事教学法和文明礼仪的定义

故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教学来完成教学和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

文明礼仪是人类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互相交往中逐渐形成的方式。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餐桌礼仪、文明交往、文明用语等。所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都是在培养幼儿良好礼仪习惯。

二、故事教学中良好礼仪的培养

以礼待人,以德服人是中国几千年的传承。然而现在的'家庭也越来越重视礼仪的培养。对于3~4岁的孩子学习枯燥的礼仪知识是相当不容易的。所以,我们就会利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故事来渗透我们的礼仪教学。在我班我喜欢给孩子们讲有故事内涵的知识,让他们不仅喜欢听故事,还要懂得故事后面的意义,学习如何做人的道理。

在开展故事教学的语言主题中,老师事先做了大量的工作,认真筛选符合小班年龄段的故事。并且这些故事比较丰富多彩,能让幼儿喜欢并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例如,在《我喜欢我》这个故事中就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本堂课教师利用手偶讲述故事幼儿听得认真,讲完故事师生又共同探讨自身的优点,让幼儿深刻明白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点。在学习《三只蝴蝶》的故事,我利用生动的课件让幼儿知道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等。有了这些故事背后的礼仪教育,相信这些孩子们会有很大的改变。

三、运用多种故事教学法培养幼儿文明礼仪

1.音乐游戏法

音乐能帮助幼儿感知故事情节的变化并渲染气氛。在情景故事教学表演中,我加入了每个环节的音乐,幼儿很快能根据音乐提示做出故事相应动作,更好更快地掌握故事表演,也能更快理解故事的内容及含义,瞬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看图讲述法

以前的孩子们就是单一背诵故事的内容,太枯燥了。现在我利用PPT让幼儿看图讲述,不仅培养了幼儿语言能力,也使幼儿更加快捷地理解故事内容。

3.情景表演法

故事的体会和理解,我认为必须有孩子们的尝试体验才可行。这就促使幼儿在故事的理解复述后,尝试情景表演。

4.随机教育法

每次活动结束的过程中,我都会让幼儿明白今天我们学习这个故事的意义,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同样的问题,也要像谁学习什么样的品质和什么样的文明礼仪。

四、利用环境,提高故事教学文明礼仪的培养

每次活动我都会精心准备教具,我会提前一天把班级布置成我需要的故事环境,让幼儿感受故事的真实存在感。每次课堂上幼儿明白的故事含义,我都会运用到生活中的礼仪教育中。让故事教育是为了文明礼仪去学习的。社会是一个大环境,然而幼儿园又是一个小的社会,在这个小的社中我利用这个环境去检测我的礼仪学习是否成功。同时,也利用这个环境提高我的礼仪学习。课上学习,课下应用。幼儿园的这个环境,是提高故事教学文明礼仪培养的场所。

五、家园配合讲故事学习的礼仪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配合和补充的,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应该给幼儿以表率作用,幼儿在幼儿园礼仪表现再好,在家父母没有较好的文明礼仪,也是会给幼儿的礼仪习惯造成一定影响,让幼儿形成两面性行为,所以,家园礼仪教育的同步一致性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幼儿园应适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教指导活动,来提高家长自身礼仪素养和家教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礼仪教育需要在长期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积累而逐步形成的。幼儿园里教师时刻抓住教育的契机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巩固、强化幼儿的礼仪习惯,同时还需要家庭、社会的配合。

总之,故事教学能促进培养幼儿文明礼仪的习惯,只要我们多利用故事后面的真正含义,在生活中循循善诱加以引导,就能使他们学会以礼待人,文明礼貌,使每个孩子都有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未来受欢迎的人,与社会融洽的人,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定基础。

所以,我个人认为故事教学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是可行的,也是必行的。也是最快,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沈亚娟.多途径渗透礼仪教育[J].早期教育,2009(10).

[2]徐翰林.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09.

培养文明礼仪 篇4

1、入园:早入园,不迟到,见老师,要问好,小朋友,也问到,别父母,勿忘掉。

2、离园:离园时,互道别,先老师,后同学,见爸妈,问声好,抱一抱,更乖巧。

3、盥洗(如厕):如厕前,先敲门,有人在,要等待,如厕后,要冲水,整好衣,把手洗。

4、盥洗(洗手):洗小手,不拥挤,排好队,袖卷起,洗手时,擦香皂,洗完后,水关掉。

5、盥洗(喝水):小水杯,双手拿,接好水,慢慢回,喝水时,归原位,小心喝,不浪费。

6、爱护公物(小椅子):小椅子,双手搬,轻放好,再坐上,人离开,椅收起,爱护它,常擦洗。

7、爱护公物(图书):图画书,要爱护,轻轻翻,细细读,不弄脏,不损坏,书小弟,乐开怀。

8、爱护公物(园内设施):教室内,玩具多,互谦让,不争夺,院子里,设施全,爱公物,齐动员。

9、学习活动:学习时,要坐好,认真听,勤思考,要提问,手举起,回答时,字清晰。

10、户外活动:在户外,做游戏,与老师,不远离,集合时,收玩具,守规则,讲秩序。

11、睡眠礼仪(穿、脱衣服):睡觉前,先问安,按顺序,脱衣衫,叠整齐,放身边,起床后,依次穿。

12、睡眠礼仪(睡觉):不蒙头,不趴睡,枕放正,盖好被,小手空,右卧眠,早入睡,梦香甜。

13、睡眠礼仪(起床):起床时,要安静,去方便,步要轻,衣穿好,被叠齐,先梳洗,后游戏。

培养文明礼仪 篇5

快乐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否拥有快乐的情绪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样的环境与师幼互动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孩子们在活动中是怎样感受快乐的?我园为此开展了“幼儿快乐情感培养”课题研究,重点关注孩子在园生活是否快乐,孩子在一日活动中是否乐于运动、乐于表达、乐于交往、乐于观察、乐于体验,孩子们是否能在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快乐成长、在丰富的感受和体验中快乐成长、在畅快的表达表现中快乐成长。本文拟通过对我园快乐情感培养部分案例的分析探讨人本观教育视野中的快乐情感培养策略。

生命的成长需要宽松和谐的氛围。只有在和谐的氛围里,生命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挖掘,孩子们的表现力、创造力才会源源不断地流淌。教育具有使生命获得快乐成长的责任。因此,幼儿园需为孩子创设宽松愉快的生活气氛和充满关爱的精神环境,能使幼儿经常处于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良好的生活环境,合理的有规律的作息制度,无压抑感、充满关爱、激励的情感气氛,使幼儿感到安全和愉快,产生亲切感,易于接受教育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幼儿才能思维敏捷、想像丰富、活泼开朗、充满自信和创造。我园要求教师在来园或离园接待每一位家长与幼儿时必须微笑问候,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感需要采用相应的情感交流策略。

托小班的幼儿非常喜欢教师的拥抱、抚摸式的问候,中大班的幼儿更乐意教师采用点头、握手问候。通过与孩子肌肤相亲,教师柔和的语气、亲切的眼神、愉悦的表情能给孩子母亲般的蔚籍,让孩子感受“老师像妈妈”的温暖。

冷淡式、命令式、权威式的互动方式极易导致幼儿对教师的畏惧,心情易处于紧张压抑的状态。要使幼儿在园保持快乐的情绪,教师宜采取鼓励式、感染式、亲情式、回应式的互动方式。同时,对于内向胆小的孩子,教师主动发起的亲切问候更似灵丹妙药,使幼儿倍感关怀,在园情绪也特别稳定、愉快。我园隋老师教育笔记“让我抱抱你”里面的情景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佳琪是个插班生,陌生的环境、内向的性格使她产生心理抵触:她见到小朋友总躲得远远的,见到老师就低头不说话.不积极参加活动,总心事重重的,拒人于千里之外。

我知道她心里很想和小朋友接近、和老师接近,因为她在看我们玩时,眼神流露出羡慕和笑意。

于是我采取主动,早接待时看到佳琪来了,就大声地打招呼:“佳琪,早啊。”同时,伸出手:“来,让我抱抱你吧。”开始几次,她直往妈妈怀里钻,一副又嫌又烦的样子。我不气馁,坚持这样说,这样做。过了几天,当我说要抱抱她时她犹犹豫豫地让我抱了起来,一副羞答答的模样。渐渐地,佳琪和我亲热起来。每当我在班门口接她.她都冲上来扑着让我抱起,玩几圈“小飞机”才肯下来。她和我之间的话多起来,她会主动找我说这说那,和小朋友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小伙伴也多了起来。有一天,佳琪贴着我的耳朵。脸上笑嘻嘻的,有点神秘地对我说:“隋老师,我长大了要当老师,也来抱抱你。”听了她这句话.看到她认真开心的摸样,我比得到任何贵重的东西都高兴……

许许多多的事实证明,拥抱、抚摸、牵手也是教育的一部分,甚至会带来奇迹,因为这种方式最直接最真诚最大胆地将对孩子的感情传达给她,孩子易被这种爱感染。特别是晨间接待这个师幼互动的第一时间,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感受到被尊重的.快乐,对孩子的一天都有积极的意义。

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情感环境,需要教师的教育经验与教育策略。而经验不仅源于教师的教育经历,更源于教师对孩子的细致观察,源于教师对孩子的爱心、用心。教师只有时刻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才能读懂孩子,进而尊重、理解孩子,为孩子创设宽松和谐、温暖的环境,产生良好的师幼互动,让孩子适应并喜爱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生命只有在体验和感动中才能快乐成长。情感的获得是以丰富而美好的体验为基础的,在快乐情感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情境,让孩子身临其境地感受与体验。体验是他人无法替代的,体验中的孩子是主动积极的,有着自我的参与与内心的独特感悟。

我们将大自然当做活课堂,将大社会当做活教材,把孩子带人大自然或社区,在观察、探索、发现中获得无穷的乐趣与智慧,获得直接的丰富的体验。

(摘自杜老师的教育笔记):

这次秋游我们一改往日登九峰山的活动,准备利用这次机会让幼儿体验一下劳动的感觉。于是联系好菜农,让幼儿在秋游中参观菜地、观察农民伯伯是怎样劳动的.让他们体验自己在菜地劳动(择菜)的感觉。

画面一:下车后,孩子们手脚并用,小心地向下移动,走过又斜又窄的小土坡,到达菜地。他们有的裤脚沾满了泥,有的小手在抓路边小草时被割破了,有的眼旁还挂着刚才胆怯时掉下的泪,但是到达菜地时每个孩子的脸上都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画面二:看见农民伯伯挑着两个像水壶一样的水桶在浇水,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画面三:源源小朋友小心地把青菜从地里拔出,抖掉根部的泥,放进自己带来的小水桶里。清清蹲在地里小心地把青菜叶子一片一片地剥下,放进自己带来的塑料袋中。

画面四:詹老师(保育员老师):一路上我都在捡他们丢下的书包、帽子、点心、外衣,却没捡到他们丢下的青菜。

以上画面只是活动中的一小部分,但不难看出本次活动孩子们真正体验到了快乐。在画面一,孩子们体验到克服困难的快乐;在画面二,孩子们体验到接触新鲜事物的快乐;在画面三,孩子们体验到亲自参与劳动的快乐;画面四则可以看出孩子们在细心呵护自己的果实。

游戏是幼儿体验快乐的重要途径。在上例参观菜地后,在小朋友的提议下,杜老师又带孩子们玩起了菜市场的游戏。游戏的初期,给孩子准备了仿真的水果和蔬菜,让他们进行游戏。游戏的后期他们开始不满足于半真半假的游戏情景,于是提供了真的蔬菜水果,创造全真的环境让孩子们去体验。

画面一:“大家快来买呀。我的蔬菜很新鲜的。”“我的青菜是环保产品。”“又甜又有营养的西红柿,快来买呀。”“我的青菜又好,又便宜呀。”游戏一开始,“菜市场”就响起一片吆喝声。

画面二:君君:“哈哈,我已经赚了5块钱了。”康康:“我比你更多,我的菜差一点点就卖完了。”

画面三:辉辉和虹虹一起拉着来参与游戏的老师:“买我的吧,我的青菜很绿的。”“我的菜买一送一,很便宜的。”

通过以上画面不难看出,孩子们通过游戏在体验成人买卖生活的有趣与快乐。

孩子们喜欢用语言向同伴和老师表达自己获得的快乐,在语言表达中他们自己的快乐也得到了扩展。

在上例参观菜地后,老师组织了谈话,引导孩子们通过语言回忆与分享快乐。

老师:你们在参观完菜地后最快乐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滔滔:哈哈。有许多(其实只有三个)小朋友都掉到沟里了。

翔翔:我帮杰杰摘莱,觉得很好玩。最难忘的事是走路要很小心,不能把农民伯伯的莱苗踩死。

骏骏:我觉得去秋游要走很远很远,还要走田埂,这很好玩。我觉得自己摘的菜很鲜。

宇宇:走路要小心。我掉进沟里,脚上都是粘粘的泥巴。

君君:斜坡(我们到菜地要走一段很陡又很窄的斜坡)很难走,佳佳都不敢走。

宁宁:最有趣的事是看农民伯伯浇水。(农民伯伯是挑着两个像喷壶一样的水桶浇水的)

孩子们回答得很真实、稚朴。话题一展开,每个孩子都沉浸在向大家讲述自身体验的快乐中。

美术活动表达也能进一步扩展孩子的快乐。如在上例参观菜地后教师要求孩子们用美术作品将参观情景记录下来,孩子们非常高兴,完成后还主动介绍自己的作品。

宁宁:我画的是一条斜斜的坡,上面有杜老师、还有小朋友。杜老师穿的是一条红、一条蓝的背心,手上拿的是喇叭。

芮芮:我把我喜欢的菜地用橡皮泥捏出来了,菜地一畦、一畦的,青菜上面还有小虫子。

煌煌:农民伯伯在用两个大水壶浇水,脸都被太阳晒红了。

可见,美术作品能描绘快乐、凝固快乐、延展快乐。

幼儿快乐情感的培养策略是丰富多样的,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在课题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快乐原来很简单,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当我们把成长的主动权交给孩子,用心观察、感受、分享孩子们的快乐时,孩子的快乐情感就不知不觉地萌发与培养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