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search
短文体 > 故事 > 网站地图>

英雄历史故事7篇

英雄历史故事

相关推荐

下面,我们为你推荐“英雄历史故事”,写作文章的时候总想有优秀的文章作为参考,不放搜索一些网络上的范文来看。范文具有提醒和暗示的作用。一篇优秀的范文怎么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呢?

英雄历史故事【篇1】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

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DwT29.Com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我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英雄历史故事【篇2】

陆秀夫,他与文天祥同科登进士第。李庭芝镇淮南,陆秀夫被邀为幕僚。德元年元兵沿长江东下,「边事急,诸僚属多亡(逃亡)者,惟秀夫数人不去」。李庭芝上奏朝廷,陆秀夫被提拔为司农寺丞,累官至宗正少卿兼权起居舍人。德二年太皇太后与恭帝向元朝投降,陆秀夫退至温州,立端宗。元兵入福建,宋君臣乘舟南下广东。景炎三年端宗病死,陆秀夫遂立八岁的卫王赵为帝,改元祥兴,迁于山 (今广东新会南海中)。陆秀夫为左丞相,与张世杰共掌朝政。祥兴二年,即元至元十六年山被元军攻破,陆秀夫乃背负幼帝蹈海死,年四十四。他与文天祥、张世杰被称为「宋亡三杰」。

英雄历史故事【篇3】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0回:“张郃出马,见了黄忠,笑曰:‘你许大年纪,犹不识羞,尚欲出阵耶?’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扩展阅读

黄忠

黄忠(145年-220年),字汉升(太平御览卷二百三十八引《蜀志》中作“汉叔”),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汉末三国时期著名将领。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益州刘璋。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升任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改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谥曰刚侯。黄忠在后世多以勇猛的老将形象出现于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是蜀汉五虎大将之一,他的名字在中国也逐渐成为了老当益壮的代名词。黄忠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蜀汉五虎大将之一。

英雄历史故事【篇4】

在山西省代县县城里,有一座颇有气势的钟鼓楼,在其正面和背面,分别悬挂着“威震三关”“声闻四达”两块巨大的题匾。相传这是人们为了纪念杨家将的不朽功勋而建的。说起杨家将的故事,几天几夜 都说不完,满门忠烈,须眉巾帼皆是盖世英豪。

一说杨家将,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杨业了。杨业自小就善骑射,武艺高强,每次打猎他的收获总是比别人多一倍。他对同伴说:“我将来带兵打仗,也要如猎鹰追逐野兔一般。”杨业在年轻的时候因为善于领兵作战,所以很受北汉皇帝的信任,官拜侍卫新军都虞侯。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宋朝,全国统一大局已定。杨业建议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宋朝,避免不必要的伤亡,遭到反对之后,他并未变节投宋,而是报刘氏知遇之恩,舍命保护北汉政权。后来北汉战败,杨业仍在城南与宋军作战。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觉得他是一员勇将,在将他收降之后,仍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于是杨业和潘仁美一起担负起防御契丹入侵的重任。实际上,潘仁美只是挂名的将军,重任都落在杨业一个人身上。

杨业没有辜负宋太宗的重托,980年3月,契丹十万大军来攻,杨业率部一路堵截奇袭,将契丹大军杀得片甲不留,契丹节度使萧咄李被斩杀,大将李重诲被俘虏。这一仗让契丹人魂飞魄散,从此,他们只要一见到“杨”字军旗,便吓得胆战心惊,不战自退,称杨业为“杨无敌”。

杨业驻守雁门关达八年之久,在此期间,契丹军始队终不敢入侵一步。杨业战功显赫,难免招来一些同僚的忌妒,有人秘密上奏诋毁杨业,但是太宗皇帝没有轻信,而是将密折交给杨业,表示了对他的信任。986年,宋太宗决定彻底解决契丹的騷扰,执意全面进攻契丹。杨业兵出雁门关,出师两个月就大获战果,但是由于其他几支部队溃败,如果杨业孤军深入敌部,非常危险。杨业本想保护百姓离开战地,然后再谋攻敌之策,可是主帅潘仁美坚决反对,他好大喜功,执意让杨业攻打寰州。杨业解释说这样会失败,监军王铣就陰险地说:“你不是号称杨无敌吗?手握几万大军却不敢和敌人正面交战,难道你有不可告人的打算?”杨业气愤地说:“我只是为了减少伤亡,好完成皇上交托的使命。”最后杨业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出兵前往。两场恶战之后,杨业寡不敌众,潘仁美和王铣竟然没有接应他突围,杨业虽英勇作战,但最后还 是受伤被俘。杨业铁骨铮铮,不愿屈服契丹,最后绝食而死。

杨业虽死,但是他的爱国血脉却留传了下来。杨业的儿子杨延昭即杨六郎深得父亲真传,智勇善战,军纪严明。杨延昭儿童时代就受到父亲的熏陶,喜欢做军事游戏。杨业常对朋友说:“这个孩子最像我。”杨延昭长大之后,父亲就带他上阵作战,很快他就成长为一名成熟勇猛的大将。986年,杨延昭随父亲在朔城激战,手臂被乱箭射中,却毫不介意,继续浴血奋战,大慑敌军。999年,契丹军又一次向宋朝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宋军节节失利,杨延昭奉命守卫遂城。在契丹围攻之下,遂城人人自危,杨延昭神情泰然自若。时值寒冬,杨延昭命士兵在城墙上浇水成冰,使契丹军无法攻城,契丹久攻不下,还 损失大半人马,只好去攻打别处。杨业死后,杨延昭守卫北方二十多年,屡败契丹军队,继承和发扬了杨家忠心报国的优良家风。

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也是杨家将里著名的英雄。他们祖孙三代,在当时的北宋几乎是家喻户晓,深得民众钦佩。

杨家将那种尽忠为国、浴血杀敌的爱国主义精神被历史长河涤荡得闪闪发光。至今,他们的英姿仍然留存在人们的心中。

英雄历史故事【篇5】

我是一位远在21世纪的中国的初中生,刚刚学习完您写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令我很惊讶的是,在两个强盗的国家,竟然有您这种如此公正看待事件,如此热爱艺术,如此高尚正义的人。

圆明园,世界的奇迹,人类的宝藏,东方的骄傲,她是一个有着几代人的心血,许多人的辛劳,无数人的付出的奇迹,人类的奇迹,世界的奇迹。可这个奇迹,就在那一瞬间,被两个强盗毁掉了,多么的令人心痛,令人叹惋,令人愤怒。

但同时令人们感到欣慰的是,两个强盗的国家中,还有您,令人敬佩的您。感谢您对强盗做出了坚决的批判,感谢您对圆明园做出了绝对的赞赏,您不仅替中国人说出了心声,还替全东方人,乃至全世界人都说出了心声。

当我读完您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时,一股不知名的感觉冒了上来,感动?钦佩?赞叹?也许都有吧,强盗的国家应以有您而骄傲。感谢您对中国的设身处地,感谢您对幻想的赞赏有佳,再次感谢您,衷心的感谢您,全中国人向您致敬!

英雄历史故事【篇6】

8岁的她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都落到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妈妈安慰她:跑到最后没有关系,但是一定要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是:只追你前一名同学。

小女孩点了点头。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每次只追前一名,到了学期末,她的跑步成绩已到了中游水平,而且慢慢喜欢上了体育课。

9岁时,她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应用到学习中。

2001年,这个只追前一名的女孩从北京大学毕业,并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

她的名字叫朱成。其后,朱成在哈佛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引起了巨大轰动。“只追前一名”,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引领她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只追前一名”的理念不像其他的大道理那样难懂,它简单易行,很容易激起自信心和斗志,目标虽小但是具体。

在实现这个目标时,会心无杂念,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做。在一次次小的成功中,当你得到了他人的认可和赏识,就会逐步走向大的成功,也许就会做出一番大的事业来。

英雄历史故事【篇7】

在汉朝和和匈奴打交道的历史里,有一个具有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苏武。

苏武不是带兵打仗的大将,派往匈奴的使者,抵达匈奴后被敌人扣留了,匈奴人威胁他要他投降,不投降就要丢进冰冻的地窖,看他能坚持多久。苏武手里牢牢握住缀着许多绒毛球的外交节杖,又冷又饿。实在不行了,只好嚼一口冰雪,咽一把节杖上的绒毛,死也不投降敌人。

匈奴王一招不行,又使出一招,把他流放到遥远的北海边上去放羊,看他还能不能硬挺下去。

北海可是今天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呀!临走的时候匈奴王对他说:你不是想回去了吗?等公羊生了小羊就放你回国。

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怎么可能让公羊生小羊,这就是故意刁难他。

苏武沉着气,握着代表自己身份和国家荣誉的外交节杖,怀着一颗忠诚的心,孤零零地在冰天雪地里放羊,死也不肯投降,不知不觉的在荒凉的北海边度过了xx。

经过了这样漫长的时间,他的祖国当然还没有忘记他,派人向匈奴交涉,要求把苏武带回祖国,匈奴怎么会放他回来呢?只好编造一套谎言:时间过了那样久了,他早就去世啦!

聪明的汉使者不再和对方纠缠,偷偷的大厅苏武的真实情况,也顺便编了个故事:他明明没有死嘛。他写了一封信告诉我,他还在北海放羊呢!

匈奴王一听,大吃一惊,没什么好说的啦,只好把苏武送了回去。

苏武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苏武对祖国、对人民的情谊,持节不投降,他坚强不屈的精神,更值得让我们学习,苏武给我们开了个好头,让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怎么也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