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search
短文体 > 故事 > 网站地图>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电子版6篇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电子版

相关推荐

我们学过的历史典故有曹刿论战、勾践卧薪尝胆等。故事典故是古代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每个故事典故都会告诉我们一些哲理。典故中带给我们的人生哲理我们要慢慢领悟。什么样的故事典故比较高质量?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电子版6篇,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电子版(篇1)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是一部描写普通人如何运用经济学知识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通过讲述主人公王二从一个普通的小贩逐渐成为成功的企业家的过程,引发了我对经济学的思考和启发。


故事一开始,王二是一个小摊贩,每天在街头卖着水果蔬菜勉强维持生计。但是在某次意外的机会下,他开始接触到了经济学知识。通过学习经济学,王二深刻理解了供求关系、市场规律等经济学原理,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经营方式。他不再盲目跟风,而是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精准把握市场机会。


在这一过程中,王二还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他曾经因为投资失误而陷入困境,但是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重新调整策略。通过不断摸索和努力,最终实现了事业的成功和财务自由。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经济学知识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经济学并不是高深莫测的学科,它是贯穿在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智慧。通过学习经济学,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市场规律,把握商机,避免风险。经济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事业上取得更好的成就,提高生活品质,实现财务自由。


除了个人层面,经济学知识还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正如王二通过经济学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一样,如果每个人都具备经济学知识,那么整个社会的效率和活力都将得到提升。通过了解市场机制、消费行为等经济学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应对经济波动,为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做出贡献。


小编认为,《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发。通过学习经济学知识,我们可以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自身的梦想和价值。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从这个故事中受到启发,努力学习经济学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电子版(篇2)

公元前215年,在今天内蒙古的河套地区。秦朝大将蒙恬率领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凶狠的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殊死之战。刚刚统一天下的秦军士气正旺,一举拿下了河套地区。匈奴残部望风而逃,远遁大漠。

然而,凯旋的秦军得到的命令,却不是再接再厉,攻占漠北,而是转攻为守。30万大军以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的北方长城为基础,就地修筑长城,从西北的临洮一带一直延伸到辽东,横贯东西的万里长城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秦始皇停止北伐,反而耗尽全国的财力、人力去修筑长城呢?因为秦始皇不仅是我国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还是一位卓越的经济学家,他肯定算过一笔经济账。

让我们站在秦始皇的角度,来思考对付匈奴的难题。首先,秦始皇统治的民众基本上都是农民,而如果要深人大漠与匈奴作战,就需要相当数量的骑兵。把平时基本不骑马的农夫。转变为强大的骑兵,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进行训练,同时由于这些农民当了兵,不能再从事农耕了,还要蒙受劳动力损失。

况且。即使有了强大的骑兵,要送他们到北方草原深处作战,粮草的运输和损耗也是一笔很可怕的开销。古代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也没有大货车,粮食运输只能靠人力和畜力,十分艰难。《史记》中曾经记载,从中原地区运送一石粮食抵达北方的前线,路上运输队消耗的粮食竞达到192石。

而匈奴骑兵的作战成本却很低。游牧民族从小在马背上长大,既是放牧者,也是战士,角色转换很容易,甚至可以一边放牧,一边作战,后勤保障比农耕民族好多了。

农耕民族作战的成本比游牧民族要高,而作战的收益却很可怜。即使占领广袤的草原,也无法耕种。中原王朝的税收是从农民的头上获取的,没有了农民,要那么大片的草原有什么用处?即使打赢了对游牧民族的战争,也要被高昂的战争成本压垮。

汉武帝雄才大略。曾经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可是劳民伤财,大大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实力,直接导致了汉朝的衰落。明成祖朱棣的大军五出漠北,苦战多年,把蒙古各部赶得四处奔逃,但仗打到最后,先吃不消的却是明朝。

反观骑马的游牧民族,他们来去如风。掠夺农耕民族积累的财富轻而易举,收益惊人。成本低,收益高,游牧民族怎么会不热衷于劫掠战呢?

得想个招儿,改变成本和收益上的巨大反差,秦始皇借鉴战国时期的策略,想到了修筑长城;有了长城这种坚固工事,流动的战场将会变为固定的战线。游牧民族无法重演来了就抢、抢了就跑的闹剧。必须先在长城一线与守军打一仗。

如此一来,成本和收益就改变了。以逸待劳的农耕民族可以从附近的农田中获得粮食,进攻的游牧民族却远离了放牧的草场。而且长城一线多群山,重要的道路上又修建了牢固的关隘,农耕民族的步兵只要固守防线,游牧民族的骑兵就毫无用武之地,往往还没有抢到东西,就先挨了一顿打。

依托长城进退自如,农耕民族不用训练骑兵部队。熟悉农活的士兵们在闲时完全可以就地屯垦,后勤的负担也小多了。

农耕民族的杰出代表秦始皇虽然没有读过现代的《经济学原理》之类的著作,但他大规模修筑长城的举动,的确与经济学最基本的成本、收益规律是相符合的。修筑长城固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短期内经济压力很大,但从长远来看,秦始皇的这笔账算得很精明。

此后的各朝各代,只要有条件、有需要,也都尽量采取修筑长城的方式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比如明朝成化年间,蒙古鞑靼部常常进犯陕北、甘肃一带,于是皇帝召集大臣讨论防御事宜。大臣们算了一笔账:如果征集五万劳工,用两个月的时间修葺长城,耗银不过100万两:而派出八万大军征讨鞑靼入侵者,每年粮草、运费折合银两,总计耗银近1000万两,成本高低一目了然。而且,军人可以在长城之内屯田耕种,获得一定的粮食,又节省了从内地调粮食到前线的巨额成本。于是。明朝的皇帝们选择了修建长城。我们今天看到的雄伟长城就是那个时期完工的,在元朝初年就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自然是看不到明朝长城的。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电子版(篇3)

王二施粥和春节火车票的分配

某地发洪水了,道路被阻断。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不久,就有不少人断炊了。

王二是个开粮店的,所以手里有点粮。王二决定开始施粥行善,解决灾民一时的困难。王二面临的问题很现实也很严峻:有1000个人需要吃饭,但是王二只有100个人的粮食。

王二为此事感到很苦恼,100个人的粮食分给1000个人,给谁还是不给谁?王二的儿子学过一点入门的经济学,觉得此事很容易。他说:爸,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价格越高需求越少。最好的方式是,你不应该施粥,而是应该卖粥,卖给出价最高的那100个人。这样事情不就简单了?大家也不用排队,也不用打架,你也不用担心分给谁不分给谁,看不见的手都替你搞定了,人家亚当•斯密几百年前就把这件事情想通了。你看,还是学点经济学有用吧?

王二觉得此事不妥,说:你这不是让我在赚黑心钱吗?而且,这样一来,最后粥不都给那些家里富裕的买去了,穷人不就只能挨饿?

儿子的回答很简单:爸,你怎么就想不明白?你不卖高价,人拿去了之后,照样能转手高价卖出去,最后还不是一样?这就叫黄牛。再说,你卖粥的价格公开透明,又没有公开歧视穷人。穷人要是真饿了,一样也会愿意出高价;不出高价,说明人还没有饿到非吃不可。你不用觉得有什么不安的。

王二还是觉得不妥,说:我还是先来先得,免费施粥吧。这样,我觉得更公平一点。

王二的儿子立刻说:爸,这一点也不公平!凭什么先来的就是最需要喝粥的?先来的都是那些时间最不值钱的。而且,这样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很多人都要排上一晚的队,这不是浪费时间吗?最后,你还是不能阻止人拿到粥之后再转手卖掉,最后粥不是还会落在愿意出高价的人手里?你想违背经济规律,最后不解决问题,还增加麻烦。

王二说:麻烦就麻烦吧。我觉得先来先得更合理,你别多说了。

每年到了春运时节,火车票该不该涨价就成了一个热门问题。需要看明白的是,火车票价问题实际上是有限的火车运力如何在人群中分配的问题。有1000个人想坐火车回家,铁路系统只能提供800个座位,谁上车谁不上车就成了一个头疼的问题。事实上,给定供不应求这个基本的矛盾,火车票的分配是不存在“完美”的解决方案的,因为无论怎么解决,最后都会有200个人不能坐火车回家。任何觉得自己有绝妙方案解决车票问题的人恐怕都得虚心承认,其实不存在绝妙的方案。

面对供不应求的情况,最经典的解决方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正确的解决方案,就是提价。物以稀为贵,火车票稀,所以贵,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所以那些主张提价的建议是完全有其合理的一面的。

但我们必须意识到的是,火车票提价是有分配后果的。这里面有两层不同含义的分配后果。如果整个人群的收入都是完全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只是他们坐火车回家过年的意愿,那通过提价,可以有效地让那些最想坐火车的人最终买到票,这样的分配后果恐怕无可厚非。问题是我们的人群收入不完全一样:有些人很有钱,有些人一般有钱,有些人没什么钱。在我们很轻松地提出通过价格手段挤出200人的时候,我们必须得意识到,这被挤出的200人不会是一个随机的群体。因此,第一层次的分配含义是,通过提价,我们挤出的是不是恰恰是社会里的弱势群体?这就像王二所担心的,如果他让价高者得,会不会最后没粥吃的都是穷人。

还有就是,即便是那些可以最终买到票的人,提价之后,他们都必须得付更多的钱才能回家。因此,提价的另一个分配含义就是,乘客要给铁道部交更多的钱。和王二一样,铁道部确实得回答是不是在赚黑心钱的问题。

因此,反对火车票提价的人也是有理由的,而且他们的理由没有在任何意义上比支持提价的人更弱。

有人会说:等等,反对提价的理由似乎适用于任何商品。难道说任何时候提价都得考虑分配后果?从某种程度上说确实如此。这也是通货膨胀是经济面临的一个大敌的原因之一。不是所有人都在通胀的时候受损的,通胀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更大,所以通胀往往会有严重的政治后果。但应对通胀的办法当然不应该是限制提价,而是从根源上消除通胀,比如说收紧货币。

回到春运火车票的问题,春运火车票至少有4点使得它很特殊,使得它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一是春运回家的需求是一种弹性很小的需求。虽然说春运是一种刚性需求恐怕过度了,刚性需求是指人们会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回家,但一般人大概都会同意,春节团聚对绝大多数中国人很重要,因此不会因为票贵一点就不回家。这意味着,如果通过提价来抑制客流,那价格必须提得很高才可能奏效,这就加剧了前面提到的分配问题。二是春节回家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回家或者不回家。房子也是必需品,但房子贵了,你还可以选择买得小一点,住得远一点,而不是完全没有房子住。回家不一样,你不能选择回一半家,只能是回或者不回。因此,火车票提价和比如说水价提价的后果是不一样的,水价提价的结果是所有人可能都会少用一点水,最后达到节水的目的。火车票提价的结果是硬硬地用价格挤出200人,而不是说1000个人每个人少坐20%,这还是加剧了前面的分配问题。三是铁路的供给是不对价格敏感的,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正常的商品,如果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很快供给就会上来,然后把价格拉下去,因此价格的上涨是一个正确的价格信号,可以拉动供给。铁路是个垄断部门,铁路运力的增长恐怕和价格没有关系,全是按照计划来的。四是春运票价的水平并不直接影响经济效率。水价定低了,会造成水的浪费;电价定低了,会造成电的浪费;春运票价定低了,不会造成运力的浪费——没有人会因为火车票便宜就多坐几次火车的。

归根结底,春运票价的辩论不只是一个价格问题的辩论,更是一个分配问题的辩论。我在后文第三章《房地产的那些事儿》里花了很大的篇幅想要指出的一点也是:房价也有着类似的特征——不仅仅是价格问题,更是分配问题。

用非价格手段解决分配问题往往会有各种负面的影响,就像王二的儿子列出的那些理由一样,我本人在绝大多数时候也是反对这些做法的。照顾低收入群体的最好做法当然是想办法提高他们的收入,而不是压低菜价、水价和电价,还有火车票价。但是给定我们的分配现实,给定我们还没有给低收入群体和民工群体发放火车票补贴,给定我们火车的运力不可能在短期发生大的改善,给定政府确实还掌握着车票的定价权,火车票不提价或者少提价可以是一个折中方案。我喜欢这个结果吗?一点儿也不。提价会带来更好的结果吗?我觉得非常不一定。

不同的人对王二和王二儿子的看法可能有不同的认可程度,但是清楚一点很重要:他们看重的东西都不是可以轻易置之不理的。双方都应该尊重对方的观点。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电子版(篇4)

起初让我看这本书我是拒绝的,我向来对这种畅销书包装的经济学类读物提不起兴趣,一是不愿意花冤枉钱,二是大多数时候,这样包装华丽的书,内容却只是泛泛而谈,生搬硬套的讲一些无聊的知识。彼时女友来看我,却带来一本,在她强烈的推荐下,我便捧起来好好读一番。

我要介绍郭凯,这本书的作者。他是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的二元经济学博士。他曾在国际货币组织担任经济学家,现在为中国人民银行工作。

生活中,无论是gdp、cpi、基尼系数等经济学词汇还是通货膨胀和**顺差这些经济学现象都已经经常出现在我们的事业范围内。笔者将严谨深刻的经济逻辑与幽默轻松的讲述方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向我们讲述了生活中的经济问题,这是非科学阶层的普通人窥探经济学奥秘时容易理结合方便的。虽然我是经济学科班出身,但整本书的专业知识高深与否,是没办法评论的,不过可以从中读出作者将抽象理论日常化,每篇以王二为主人公利用简单的故事开头,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如第一章讲的是如何看待收入分配不均,通过”王二施粥和春节火车票的分配”“富人吃肉和收入分配不均”“一碗水端平和收入分配差距难题”“王二的水井和中国的油价”等一系列的小故事,紧扣着章节主题。

表面上是在说家长里短,但浅显的语言后面又包含了作者缜密的逻辑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以一个谦逊、平凡的身份在向读者表述一个经济学原理,向读者重新体现了一个完整的知识认识的过程,从不同角度思考,抛开事物外在,洞悉事物本质,并找到其根结。

我相信大家都有这么一个认知,课本上的东西很复杂很枯燥,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和讲解很难吃透其中的规律。学生喜欢的老师是用真实或虚构的故事简单地说出理论。贴近生活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放弃对枯燥理论的警觉,认清困惑和困惑的原因。王二就是这么一个故事,这既需要有作者对于复杂现象的透彻理解,也需要有非常高超的表达技巧,大家最能接受的是以具体的情节作为载体的逻辑,就是轻轻松松,明明白白的讲故事。

这一点,作者郭凯做的非常到位。这种表达方式还有另外一个最大的受益就是对思想的启发,任何偏执的狭隘的观察都无法产生客观公正的认知,我们的思维早被植入太多的”眼见为实”.在扎根发芽、错综复杂的交织成了自我运作的”事物表层体系”下,我们很多时候无法认知到事物的本质,或在网络世界随波附和,或固执己见坚持对表象的认知。

国人的仇富情结如今已经波涛汹涌,部分人将贫穷归结为财富分配不均,更有人片面的认为拉大国内贫富差距的都是**、奸商和***结,进而误解”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成”让另一部分人永远的穷下去”.书中一篇《王二的财路和收入不平等的治理》,透过作者严密的逻辑可以看到透过这些表象去寻找根结所在——这其中一部分是市场化进程中的必然结果,有着积极肯定的一面,切不可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又有一部分是不合理的发生,追寻到这部分的根结并设法消除不合理的土壤和环境。

这本书也让我想起了中学物理所言的核心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本书除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贴近生活的事例让我们了解经济学原理和经济现象本质以外,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世间的现象结构复杂,往往还附着着混乱的表象让我们无法看透,当我们被这些乱七八糟的表象绕的晕头转向的时候,应该静下心来观察始末缘由,切勿偏执、附和,客观的思考,洞悉事务本质。

书中故事通俗易懂,文笔幽默风趣,所含道理逻辑严密,短短书评里我无法一一列举,如果你对这个世界的经济**转机制有兴趣,又碍于经济学书本的枯燥无味无从入手,那么我建议你跟我一样,捧起这本《王二经济学的故事》细细品读,你将收获满满。

作者:姚远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电子版(篇5)

某地发洪水,道路被阻断。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不久,就有不少人家断炊了。

王二是个开粮店的,所以手里有点粮。王二决定施粥行善,解决灾民一时的困难。王二面临的问题很现实也很严峻:有1000个人需要吃饭,但是王二只有供100个人吃的粮食。

王二为此事感到很苦恼,100个人的粮食分给1000个人,给谁不给谁?王二的儿子学过一点入门的经济学,觉得此事很容易。他说:“爸,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价格越高需求越少。最好的方式是,你不应该施粥,而是应该卖粥,卖给出价最高的那100个人。这样事情不就简单了?大家不用排队,也不用打架,你也不用操心分给谁不分给谁,看不见的手都替你搞定了,人家亚当·斯密几百年前就把这件事情想通了。你看,还是学点经济学有用吧?”

王二觉得此事不妥,说:“你这不是让我赚黑心钱吗?而且,这样一来,最后粥不都给那些富人买去了,穷人不就只能挨饿?”

儿子的回答很简单:“爸,你怎么就想不明白?你不卖高价,别人拿去之后,照样能转手高价卖出去,最后还不是一样?这就叫‘黄牛’。再说,你卖粥的价格公开透明,又没有公开歧视穷人。穷人要是真饿了,一样也会愿意出高价;不出高价,说明人还没有饿到非吃不可的地步。你不用觉得有什么不安的。”

王二还是觉得不妥,说:“我还是按先来先得的顺序免费施粥吧。这样,我觉得更公平一点。”

王二的儿子立刻说:“爸,这一点也不公平!凭什么先来的就是最需要喝粥的?先来的都是时间宽裕的。而且,这样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许多人都要排一晚上的队,这不是浪费时间吗?最后,你还是不能阻止人拿到粥之后再转手卖掉,最后粥不是还会落到愿意出高价的人手里?你想违背经济规律,最后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增加麻烦。”

王二说:“麻烦就麻烦吧,我觉得先来先得更合理,你别再多说了。”

每年到春运时,火车票该不该涨价就成了一个热门话题。需要看明白的是,火车票票价问题实际上是有限的火车运力如何在人群中分配的问题。有1000个人想坐火车回家,铁路系统却只能提供800个座位,让谁上车谁不上车就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事实上,对供不应求这个基本矛盾,火车票的分配是不存在完美的解决方案的,因为无论怎么解决,最后都会有200个人不能坐火车回家。任何觉得自己有绝妙方案解决车票问题的人恐怕都得虚心承认,其实不存在绝妙方案。

面对供不应求的情况,最经典的解决方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正确的解决方案,就是提价。物以稀为贵,火车票少,所以贵,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所以那些主张提价的建议是完全有其合理的一面的。

但我们必须意识到,火车票提价是有分配后果的。这里面有两层不同含义的分配后果。如果整个人群的收入是完全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只是他们坐火车回家过年的意愿,那通过提价,可以有效地让那些最想坐火车回家的人最终买到票,这样的分配后果恐怕无可厚非。问题是我们的人群收入不完全一样,有些人很有钱,有些人一般有钱,有些人没什么钱。在我们很轻松地提出通过价格手段挤出200人的时候,我们必须意识到,这被挤出的200人不会是一个随机的群体。因此,第一层次的分配含义是,通过提价,我们挤出的是否恰恰是社会里的弱势群体?这就像王二所担心的,如果他让出价高者得粥,会不会最后没粥吃的都是穷人?

还有就是,即便那些最终买到票的人,提价之后,他们都必须付更多的钱才能回家。因此,提价的另一个分配含义就是,乘客要给铁道部交更多的钱,才能获得与过去相同的服务。和王二一样,铁道部确实得面对是不是在赚黑心钱的问题。

因此,反对火车票提价的人也是有理由的,而且他们的理由在任何意义上也不比支持提价的人更弱。

有人会说,等等,反对提价的理由似乎适用于任何商品,难道说任何时候提价都得考虑分配后果?从某种程度上说确实如此,这也是通货膨胀是经济面临的一个大敌的原因之一。不是所有人都会在通胀的时候受损,通胀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更大,所以通胀往往会导致严重的政治后果。但应对通胀的办法当然不应该仅是限制提价,而是从根源上消除通胀,比如说收紧货币。

回到春运火车票的问题,春运火车票至少有4点使得它很特殊,使得它不同于一般商品。一是春运回家的需求是一种弹性很小的需求。虽然说春节回家是一种刚性需求恐怕过度了,刚性需求是指人们会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满足的需求,但一般人大概都会同意,春节团聚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因此不会因为票贵一点就不回家。这意味着,如果通过提价来抑制客流,那价格必须提得很高才可能奏效,这就加剧了前面提到的分配后果问题。二是春节回家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回家或者不回家。房子也是必需品,但房子贵了,你还可以选择买得小一点,住得远一点,而不是完全没有房子住。回家不一样,你不能选择回一半家,只能是回或者不回,因此,火车票提价和比如说居民用水提价的后果是不一样的。居民用水提价的结果是所有人可能都会少用一点水,最后达到节水的目的;火车票提价的结果是硬硬地用价格挤出200人,而不是说1000个人每个人少坐20%,这还是加剧了前面说的分配后果问题。三是铁路的供给对价格不敏感,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正常的商品,如果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很快供给就会上来,然后把价格拉下去,因此价格的上涨是一个有效的信号,可以拉动供给。铁路是个垄断部门,铁路运力的增长恐怕和价格没有直接关系。四是春运票价的水平并不直接影响效率。水价定低了,会造成水的浪费;电价定低了,会造成电的浪费;春运票价定低了,不会造成运力的浪费——没有人会因为火车票便宜就多坐几次火车的。

归根结底,有关春运火车票是否该提价的辩论不只是一个价格问题的辩论,更是一个分配问题的辩论。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电子版(篇6)

王二是虚构的人物,是著名作家王小波笔下的一个名字。

在本书里,他一会儿是佃农,一会儿是进城的打工仔,一会儿又摇身一变,成了小企业老板或写字楼里的小白领,总之,他是中国普通大众中的一员。王二买火车票,卖粮,买地,盖房子,装修,记账,打工,开公司,上三险一金,去香港打酱油……透过王二时而平淡、时而光怪陆离的故事,作者把中国重大的经济问题信手拈来,把本来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活灵活现地呈现给读者。小到超市购物,大到买房置业,我们每天都在做出经济决策,朦胧中也都感觉到自己的决策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但究竟是如何受到影响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

比如,该不该对月饼征税?房地产的限购令和限价令会给我们带来福利吗?人民币升值让普通人的财富增加还是缩水?中国外汇储备越来越大,对老百姓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样的问题,经济学家也未必全搞得清楚,更别提给大众说明白了。郭凯却用王二的故事轻松地说清楚了,他具备那种洞穿池底的本事。

我觉得此书对于大众读者和经济学界来说,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高品质的经济学畅销好书,能够带来思想的启发和阅读的快乐,以及做出更加理性经济决策的能力。

  • 鼓励朋友的短句子56条
    你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每天坚持跑步不仅提高身体素质,还培养你的坚韧精神。~~这句话你也要转发吗?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鼓励朋友的短句子56条,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 祝福前程似锦句子简短合集(45条)
    小编出于你的需要,为你整理了祝福前程似锦句子简短,读完这些句子后你会对某个话题有更详细的了解。在幸福满满的日子里,在此场景中巧妙地运用祝福语显得尤为关键。用祝福语表达心之所想是一种传递真心的方式,期盼与大家同行一起分享这份美好的祝福。...
  • [写作]给手拉手小伙伴的一封信壹篇
    珍惜当下的时光,转眼间这一段时间的工作即将过去了。在经历过这段时间的磨砺后就可以总结一下。工作总结不能就事论事,“跟着感觉走”。写工作总结的注意事项是什么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给手拉手小伙伴的一封信壹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栏目小编为您精心准备了“给手拉手小伙伴的一封信壹篇”的相关资料敬...
  • 吴起名人故事8篇
    我们学过的历史典故有曹刿论战、勾践卧薪尝胆等。故事典故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经典。学习历史典故在于传播优秀的历史文化。我们应该切合实际分析故事典故带给我们的启示。写故事典故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吴起名人故事8篇》,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魏国国相田文死了以后,公叔座接替...
  • 关于黄河的诗句有哪些80句
    关于黄河的诗句有哪些专题文章小编为您整理了最具价值的知识资料,感谢您对这个领域的关注和对这篇文章的仔细阅读。中华文化熠熠生辉,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曾诞生过很多杰出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古诗词,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